7月7日,中國副外長李保東就日前盛傳的、金磚五國將在7月15日開幕的巴西福塔雷薩峰會上就正式啟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一事作出公開表態,稱五國就此已達成共識,但“仍存在一些分歧”。國際間普遍認為,福塔雷薩峰會上五國將正式簽署啟動協議。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構想,是2012年印度新德里金磚國家峰會上首先提出,2013年南非德班峰會上成為“金磚熱門話題”的,這一構想由虛變實的過程,也恰是“金磚”逐步加強成員國間金融合作的過程:2012年的新德里峰會,與會國簽署了各國間本幣結算和貸款業務協定,而2013年的德班峰會上除了開發銀行,與會國還提出了建立金磚國家互助基金和金磚國家共同評級機構等構想。
  正如路透社等國際機構所評論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將標志著新興經濟體在全球金融框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而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行這一長期由歐美國家把持主導權的國際金融體系構成挑戰。事實上,該銀行構想的虛變實,同樣也體現了這種挑戰的逐步清晰化、成形化:2012年新德里峰會,“金磚”首次公開提出加速改革IMF/世行機制,本著公開、擇優原則推選兩大機構最高領導人等共識;2013年包括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在內、一攬子構想的推出,則更直接表明瞭“金磚”們已不僅僅滿足於歐美在IMF/世行機制框架里有限的讓步和安撫,而要“別開生面”、構建另一套相對平行的國際金融架構;即將召開的福塔雷薩峰會倘果真能簽署啟動協議,則將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以來,國際金融架構首次出現分庭抗禮的局面,併成為國際金融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國際貿易壁壘阻礙金磚國家發展,西方不斷利用現行體系轉嫁風險
  “金磚”們之所以剋服種種干擾、阻力和相互間的巨大分歧,在短短兩年間將這一構想從藍圖一步步落實,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工業化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和金融困局,原本在經濟優勢地位下倡導的“自由市場”、“貿易無國界”,如今卻日漸為發達國家五花八門的貿易、投資壁壘和保護主義所代替,對“金磚”等新興國家而言,昔日曾成為其發展“助推器”的IMF/世行體系,也因此反成為制約其進一步壯大的障礙。
  其次,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蔓延,美、歐、日各國為求自保,不斷利用其在現行體系中的支配權、規則制訂權,玩弄以鄰為壑的把戲,如通過量化寬鬆轉嫁金融風險,通過強制減記債務對包括“金磚”國家在內,對工業化國家的儲蓄、投資“賴賬”,等等,這讓“金磚”們日益感到,將自己的經濟繁榮一味“掛靠”在舊秩序、舊模式上,風險實在太大。
  第三,曾長期寄希望於在IMF/世行舊體系中逐步增加話語權的“金磚”們,開始對增加的速度、幅度,和工業化國家的誠意產生懷疑和不滿。“金磚”在IMF/世行的發言權、份額增加,始終達不到和經濟實力相稱的地步,在美國一家獨大的世行,金磚五國投票權相加(13.19%),尚不足美國一家(15.85%),且美國始終不願將自己的投票權削減到“否決門檻”之下,這無形中限制了“金磚”獲得更多話語權的潛力。
  正因如此,儘管至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仍是鍋“夾生飯”,各成員國也擺出一副“怎麼也要吃下去”的姿態。
  資金、權力分配方面分歧明顯
  貨幣政策、發展戰略等未有共識
  但夾生飯畢竟是夾生飯,所謂“分庭抗禮”即便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形後的一段時間,恐也僅具備象徵意義。
  直至今日,“金磚”們也未在貨幣政策、關稅政策和發展戰略上協調步驟,非但未能統一在美元以外的某個“金磚結算貨幣”上結成貨幣聯盟,甚至各國本幣間的自由兌換、流通也未做到;IMF和世行總裁選舉前,“金磚”們都曾喊出“打破壟斷”、“公開擇優推選”的口號,但不旋踵便各行其是,被工業化國家各個擊破。團結的口號喊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是千難萬難。
  正如巴西方面此前所暗示的,金磚各國在資金、權力分配方面分歧明顯,德班峰會上僅僅達成“啟動資金500億美元”的共識,卻未就究竟是平攤還是按GDP總量分攤達成一致。儘管巴西方面會前透露,各成員國已接近形成平攤、平權的妥協,但如此一來,這個銀行的效率和未來增長潛力都可能受到牽制——因為資金總量將勢必受到五國中最窮一國負擔能力的制約。
  在德班峰會上,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曾感慨“細節出魔鬼”,這句話並未過時:直至今日,“金磚”們甚至未能就未來銀行總部設在哪裡達成共識,這樣的一個細節同樣表明瞭一個現實——挑戰IMF/世行體系,“金磚”們還差得遠。
  當然,挑戰既已開始就不會中輟,“金磚”國家間相互投資目前尚十分有限,一旦這一“短板”得以彌補,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前景,也會變得更加光明。
  (原標題:與IMF、世界銀行分庭抗禮,系國際金融史上里程碑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84umda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